查看原文
其他

伊利亚·卡明斯基:聋子不相信沉默,沉默是倾听的发明 | 纯粹新书

卡明斯基 王家新 纯粹Pura
2024-09-16


🌟 文末福利:来自纯粹读书社区群的邀请

敬请仔细阅读本期推送,文末有赠书福利哦


聋哑剧院之夜作者:[美]伊利亚·卡明斯基 著  王家新 译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23-07
《聋哑剧院之夜》是美国诗人伊利亚·卡明斯基的第三部诗集,2023年7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这本带有抒情诗剧性质的英文诗集,从自己的“聋”出发,从他所归属的“人民”的沉默和拒绝出发,虚构了一个“瓦森卡”小镇聋哑人木偶剧团和居民们反抗占领的故事。但这不止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甚至也不同于一般的“诗剧”,它就是诗——是带有叙述性的诗,但也是富有最奇绝的想象力的诗,是“冬天里的童话”,最后也是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是折磨人的良心的“刑讯室”,但也是“夏加尔式的”天使蹦跳的楼梯。书中包含出色的饶有意味的插曲,其中有暴力、温柔、欢愉和苦痛,种种混杂成民间剧,使人感受到原型,但又深入揭示了人类的当下。

卡明斯基凭借其充满魔力的行文风格,将一切色彩重新打乱,凸显出现实世界的真实。卡明斯基的想象力具有变革性,能唤起读者相等的既悲伤又兴奋的尺度。作为少年流亡者,卡明斯基的诗歌具有“白银”诗人的纯正抒情,“流亡”主题在其后现代诗学中演化为“美好的礼物”和“疯狂而美丽的自由”。

                                        ——纯粹君



伊利亚·卡明斯基(llya Kaminsky)
疯狂而美丽的自由
——关于卡明斯基的《聋哑剧院之夜》

文/王家新

“再一次,一句有益健康的话浮现:最主要的事情是构思的宏伟。”在阿赫玛托娃的晚年给尚年轻的布罗茨基的信中曾这样引证了他本人的这句话。

的确,布罗茨基早年的惊人之作《献给约翰·邓恩的哀歌》,“最主要的”就是“构思的宏伟”。读这首长篇挽歌,我们不能不为诗人所展现的非凡构思和气象所折服。难怪那时阿赫玛托娃逢人便说布罗茨基的诗是“俄罗斯的诗歌想象力并没有被历史拖垮”的一个有力证明!

如今,我们又读到一位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茨维塔耶娃的精神传人,来自乌克兰的美国移民诗人伊利亚·卡明斯基(Ilya Kaminsky)的“构思宏伟”的力作——他近十多年来倾心创作的带有诗剧性质的抒情诗集《聋哑剧院之夜》(原诗集名为Deaf Republic)。


伊利亚·卡明斯基《聋哑剧院之夜》书籍设计展开图

《聋哑剧院之夜》于2019年在美国和英国相继出版,是卡明斯基继《音乐人类》(Musica Humana)、《舞在敖德萨》(Dancing in Odessa)之后的第三部英文诗集,它进一步展现了卡明斯基不同凡响的心灵禀赋和诗歌才华。《聋哑剧院之夜》出版后,在美英广受好评,在美国获得《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入围当年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等;在英国获得“前瞻诗歌奖”“T.S.艾略特奖”。《聋哑剧院之夜》还被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书评》《时代文学》增刊,英国《金融时报》《卫报》,爱尔兰《爱尔兰时报》等评为年度最佳图书。以下为几则著名诗人、作家的评语:
 
一个诗人如何使沉默可见?一个诗人如何阐释并照亮我们共同的聋哑?这是一本卓越的书,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交响乐曲之一。一次深深的鞠躬。
——科伦·麦凯恩(Colum McCann)
 
他的诗令人脉搏加速跳动,如未被埋葬的矿藏闪耀,在想象力、政治、道德和个人的领域中全面开花,是一部雷霆般令人震惊的著作。
——简·赫斯菲尔德(Jane Hirshfield)
 
我读《聋哑剧院之夜》时,带着一种极大的兴奋和深深的惊奇,这些书页中散发着愤怒、急迫和力量,还有一种伟大的救赎之美。伊利亚·卡明斯基的词语带有一种电流般的新鲜的嗡嗡声,阅读它就好像把你的手放在活生生的诗歌电线上。他是他们这一代中最有光彩的诗人,是世界上少数的天才之一。
——加思·格林威尔(Garth Greenwell)
 
这些赞语都带有一种初读的兴奋感和欣悦之情,我们很难说它们不够冷静。也许有人认为评价过高,但对我来说,这部诗集起码具有足够的魅力,它的每一首诗都在吸引我读下去。它既是紧张刺人的,又是美妙轻盈的。它有一种令人惊异的美和新鲜感,从整体上看,它又是“一本高度娴熟、精心锻造的书”。我读过不少卡明斯基早期的诗,这部诗集仍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


舞在敖德萨
作者:[美]伊利亚·卡明斯基 著  明迪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

而这部激动人心的抒情诗剧是如何构思的?它又是如何开始的?——它从一个聋男孩对占领军的一声“呸”开始。

这个聋男孩,也就是卡明斯基一直携带在他自己身上的那个来自敖德萨的在四岁时因医生误诊而失去听力的男孩,来自他在异国所不能忘怀和遥望的童年故乡……

而那个聋男孩的一声“呸”,来自童贞,也来自卡明斯基自己所译介的茨维塔耶娃。在卡明斯基和美国女诗人吉恩·瓦伦汀合作译介的《黑暗的接骨木树枝: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诗》(2012)的长篇后记中,他这样介绍这位他热爱的俄罗斯天才女诗人:
 
何谓茨维塔耶娃神话?一个诗人,她的生命和语言都很极端、陌异,不同于其他任何人。是的,她的生命就是她的时代的表现。

一个女人,逃避,奔跑,叫喊,停顿,并留在沉默里——沉默,那正是灵魂的喧嚷声:“但是我们站立……只要我们的嘴里还留着一口‘呸’!”


茨维塔耶娃诗选
作者:[俄]玛琳娜·茨维塔耶娃 著  刘文飞 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7

卡明斯基引用的这句诗,出自茨维塔耶娃的组诗《致捷克斯洛伐克的诗章》之六。茨维塔耶娃曾在捷克居住过三年多(1922—1925),视捷克为第二故乡。1938年9月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省被瓜分,1939年3月,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法西斯占领。茨维塔耶娃对此感到震惊和愤怒,她随即创作了这组诗:
 
他们掠夺——迅速,他们掠夺——轻易,
掠夺了群山和它们的内脏。
他们掠夺了煤炭,掠夺了钢铁,
掠夺了我们的水晶,掠夺了铅矿。
 
甜糖他们掠夺,三叶草他们掠夺,
他们掠夺了北方,掠夺了西方。
蜂房他们掠夺,干草垛他们掠夺,
他们掠夺了我们的南方,掠夺了东方。
 
瓦里——他们掠夺,塔特拉——他们掠夺。
他们掠夺了近处,然后向更远处掠夺。
他们掠夺了我们在大地上最后的乐园,
他们赢得了战争和全部疆土。
 
子弹袋他们掠夺,来复枪他们掠夺。
他们掠夺了手臂,掠夺了我们的同伴。
但是我们站立——整个国家站立,
只要我们的嘴里还留着一口“呸”!
 
一声“呸”,一声最后的拒绝、蔑视和尊严——茨维塔耶娃的血流到了伊利亚·卡明斯基的身上。

这一声“呸”,也为一个“良心共和国”定了音。曾身处北爱尔兰暴力冲突和伦理与写作困境中的诗人谢默斯·希尼,曾写下过组诗《良心共和国》(“From the Republic of Conscience”)。从伦理、政治和灵魂的种种层面上看,卡明斯基的《聋哑剧院之夜》,正是一个“良心共和国”。



伊利亚·卡明斯基《聋哑剧院之夜》封面平面图

只不过卡明斯基的构思和角度太巧妙了,也太富有诗的想象力了。他从自己的“聋”出发,从他所归属的“人民”的沉默与拒绝出发,从“诗的正义”出发,虚构了一个“瓦森卡”小镇聋哑人木偶剧团和居民们“起义”的故事。这部抒情诗剧的剧情跌宕起伏,读来紧扣人心。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反抗的故事。诗人所要做的,在我看来,不仅是“以童话来对付(历史和)神话中的暴力”(这是本雅明在论卡夫卡时所说的一句话),还如科伦·麦凯恩所说“阐释并照亮我们共同的聋哑”。

这甚至也不同于一般的“诗剧”(原版的《聋哑剧院之夜》也并没有标明这是“诗剧”),它就是诗——是带有叙述性的诗,但也是富有最奇绝的想象力的诗;是“冬天里的童话”,最后也是悲剧——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是折磨人的良心的“刑讯室”,但也是天使蹦跳的楼梯!

作为一个诗人,卡明斯基这部诗集吸引我的,首先是他从聋哑人的“聋”和比画的“手势”出发所发明的一套“带有一种电流般的新鲜的嗡嗡声”的诗歌语言和隐喻,如作品开始部分的“——聋,像警笛一样在我们中间穿过”,到后来的《蓝色锡皮屋顶上方,聋》:
 
一名士兵跪下乞求,而镇上的人摇头,指指他们的耳朵。
聋高悬在蓝色锡皮屋顶
和铜铁檐角的上方;聋
被桦树、灯柱、医院屋顶和铃铛喂养……
 
不仅有令人惊异的美,这些隐喻、描写和讲述也获得了更丰富、更深刻的意味。正是在“聋”的统领下,蓝色锡皮屋顶,镇上的男孩、女孩和居民们,复仇的阿方索以及铜铁檐角、桦树、灯柱、医院屋顶和铃铛,一起达到一个极限状态,共同构成了一个“聋哑剧院之夜”(即“良心共和国”)。


伊利亚·卡明斯基《聋哑剧院之夜》书籍展示

不仅是与“聋”“手势”有关的隐喻语言,像“抱着那个孩子,好像吊着骨折的断臂,加莉亚慌张地走过中央广场”“在大雪飘旋的街上,我站起来像根旗杆//没有旗帜”这样的叙述,也令人难忘。不仅如此,它们还与一种整体上的诗歌意识结合了起来。正如威尔·哈里斯所指出:“瓦森卡镇的人民,震惊于对一个聋哑小孩的谋杀行动,他们‘像人类旗杆那样站立’。通过他们的沉默,严格执行(的沉默),展示出的不仅仅是沉默的尊严,还是它们(沉默)的革命能力——一种警报的钟铃声,穿过并超出这些令人惊叹的诗歌本身。”

当然,这样来“概括”多少显得有点干巴。《聋哑剧院之夜》是一个多声部、多角度的充满魅力的艺术整体,或者说是一部“交响曲”。当然最后它必然带着一种悲剧的性质。到了《颂悼文》(“Eulogy”)这一首,诗的叙述者满怀着悲痛为他的主人公撰写颂悼文(“Eulogy”这个词的本义是指颂扬死者的悼词、悼文,据这首诗和整部诗集的性质,我译为“颂悼文”),“全剧”由此进入悲伤的音乐,并获得了一种巨大的感人的抒情力量:
 
你不仅要讲述巨大的灾难——
 
我们不是从哲学家那里听说的
而是从我们的邻居,阿方索——
 
他的眼睛闭上,爬上别人家的门廊,给他的孩子
背诵我们的国歌:
 
你不仅要讲述巨大的灾难——
当他的孩子哭啼,他
 
给她戴上一顶报纸做的帽子,挤压他的沉默
就像用力挤压手风琴的褶皱:
 
你不仅要讲述巨大的灾难——
而他演奏的手风琴在那个国家走了调,在那里
 
唯一的乐器是门。
 
三次重复的“你不仅要讲述巨大的灾难——”一次比一次更为悲伤和坚定(当然,也可以倒过来说)。这是悲剧主人公的最后自白,也是叙事者在自言自语,巨大的悲伤把他推向了这一步(在《挽歌》中他甚至这样乞求:“……主://请让/我的歌舌//容易些。”)——无力承受的惨败与背诵的国歌,赴死的父亲与哭啼的婴儿。但是让我们更为惊异的,是接下来的“给她戴上一顶报纸做的帽子,挤压他的沉默/就像用力挤压手风琴的褶皱”,在至深的悲伤中竟出现了这一“神来之笔”!

而全诗的最后同样出人意料:“而他演奏的手风琴在那个国家走了调,在那里//唯一的乐器是门。”什么样的门?开着的门或关着的门?生之门或死之门?自由的门或监狱的门?这样的“乐器”在那样一种命运下又将如何“演奏”?

巨大的抒情力量与耐人寻味的隐喻,令人陶醉的美与噩梦般的现实,就这样在这部作品中相互交织和推进。这一切让我们着迷,但也让我们警醒。到了《断头台一样的城市在通往脖子的途中颤抖》这一首,不仅是“断头台一样的城市在通往脖子的途中颤抖”,奋力杀了犯罪士兵的阿方索的手和嘴唇在颤抖,我们读者的内心也在“颤抖”。诗人把我们带向了这最严苛的,但也是让人不能不反身自问的一刻:
 
在上帝的审判中,我们会问:为什么你允许这些?
而回答会是一个回声:为什么你允许这些?
 
什么是“追问”和“沉默”?关于这类话题,已大量充斥于我们的诗学论述中。但卡明斯基这部作品的真实力量,在于他把我们带到了拷问的“现场”:他着眼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东西,而且是在更高更严酷的戒律下,他把追问引向了我们自身更内在的伦理困境。是的,“回答会是一个回声”,我相信它也将在每个读到它的读者那里引起一个回声。

正因为达到了这样的思想深度,所以《聋哑剧院之夜》不再限于是一出简单的道德剧了。在诗集第二幕的最后部分,我们看到的,是对于暴力和恐怖下的人们的恐惧,人性的懦弱和背信弃义的混合着沉痛和讽刺的无情揭示(虽然它表现起来也不无喜剧性)。当女主角加莉亚最后向“瓦森卡”小镇的居民们大喊求助,那些曾参与反抗的人,这时同样“指指他们的耳朵”(亦即“装聋卖傻”了)。这真是一个充满了所谓“历史必然性”的结局。悲剧的主人公们还能怎么样?最后加莉亚也只能对她那些“亲爱的邻居们!了不起的家伙们!”大喊:“挖个好洞!把我埋在鼻孔里//朝我的嘴里多铲些像样的黑土”!

这部以反抗开始的悲剧,最后留下的,就是这种“两场炮击之间的寂静”。


伊利亚·卡明斯基《聋哑剧院之夜》内封展示

震动人心的,还有这部作品的最后结尾。它出人意料,但又太好了!我还从未见过有哪部作品这样表达过“最终的沉默”:
 
我们仍然坐在观众席上。沉默,
就像错过了我们的子弹,
旋转着——
 
多么奇绝的结尾!在我看来,它不仅属于这部作品,甚至也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所经历的人生的一个结尾:一切都结束了,但是拷问仍在进行。无论我们置身其中,还是“坐在观众席上”,那种良心的目睹和拷问,“就像错过了我们的子弹”,仍在旋转着和寻找着我们。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两幕抒情诗剧的前后,还各有一首《我们幸福地生活在战争中》《在和平时期》。这两首诗的语境看上去都远离了诗剧中血与火的“瓦森卡”小镇,都处在诗人现在所生活的美国。它不仅构成了一种两个世界的比照,更需要我们去品味的,是其中对一个所谓“伟大的金钱国家”的和平假象的讽刺、对“幸福地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的道德冷漠的讽刺,它颇为刺人,并让人羞愧和警醒。这种匠心独运的结构艺术,扩展了诗的视野和意义结构,也更深地加重了良心的刺痛。
 
“像一个完美的园丁——他把俄罗斯更新了的文学传统继续嫁接在美国诗歌和遗忘之树上。”波兰著名诗人扎加耶夫斯基曾这样评价卡明斯基。扎加耶夫斯基所说的“继续”,可能是指在继英语世界对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茨维塔耶娃、帕斯捷尔纳克的译介之后。

现在,美国的诗人和读者也都不难看到这一点,诗人、艺术家福勒这样称卡明斯基:“作为世界上少数的跨越边界的诗人之一,他已经成为美国诗歌圈里一个离心的存在。伊利亚·卡明斯基身上带有伟大的俄罗斯传统的力量和可被辨识的明显的潜能。”

的确,他用英语写作,也受惠于英语诗歌,但他的每一首诗,都是“俄罗斯更新了的文学传统继续嫁接在美国诗歌和遗忘之树上”绽放的最新鲜的叶片。别的不说,如《聋哑剧院之夜》中的这首《什么是日子》:
 
像中年男子一样,
这五月的日子
步行到监狱。
像年轻人一样他们走向监狱,
长外套
扔在他们的睡衣上。
 

伊利亚·卡明斯基《聋哑剧院之夜》内文展示

这样的诗,会马上让人们想到英国著名诗人拉金的《日子》,但其隐喻基础和诗的感觉是多么不一样!我们再看这一首《这样的故事是由固执和一点空气编成的》:
 
这样的故事是由固执和一点空气编成的——
一个在上帝面前无语跳舞的人签名的故事。
他旋转和跳跃。给升起的辅音以声音
没有什么保护,只有彼此的耳朵。
我们是在我们安静的腹中,主。
 
让我们在风中洗脸并忘记钟爱的严格造型。
让孕妇在她的手里握着黏土那样的东西。
她相信上帝,是的,但也相信母亲
那些在她的国家脱下鞋子走路的
母亲。她们的足迹抹去了我们的句法。
让她的男人跪在屋顶上,清着嗓子
(因为忍耐的秘诀就是他妻子的忍耐)。
那个爱屋顶的人,今晚和今晚,与她和她的忘却做爱,
让他们借用一点盲人的光。
那里会有证据,会有证据。
当直升机轰炸街道,无论他们打开什么,都会打开。
什么是沉默?我们之内某种天空的东西。
 
这种来自传统的精神信仰,夏加尔式的奇思异想和跳跃句法,温暖而又刺人的色调,不仅和英美诗人有异,而且和布罗茨基美国时期那种冷俏的反讽也很不一样了。尤其是其中“脱下鞋子走路”“她们的足迹抹去了我们的句法”“借用一点盲人的光”这样的诗句,不仅很动人,还包含了一种新的“开创性”的诗学(“我认为《聋哑剧院之夜》的出现是一个光辉的、开创性的时刻。”——克莱默·道斯)。

还需要再次提醒的是,和一般的移民作家、诗人不同,卡明斯基现在是一位英语诗人。


伊利亚·卡明斯基《聋哑剧院之夜》书籍展示

我们都已知道,卡明斯基本人在四岁时失去听力,他的犹太人家族也曾饱受屈辱和磨难,但他仍是受到“保佑”的:他从小就读巴别尔的小说和布罗茨基的诗(他父亲认识很多诗人,包括布罗茨基),十二至十三岁开始发表散文和诗,出版过小诗册《被保佑的城市》,被视为神童。苏联解体后排犹浪潮掀起,1993年他随全家以难民身份移民美国,定居在纽约州罗切斯特市。1994年父亲去世后,卡明斯基开始用英语写诗。同时,他就学于美国,先后获得政治学学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

和一直用俄语写诗的布罗茨基不一样,卡明斯基选择了用英语写诗,因为“这是一种美丽的自由”。而他成功了!他的第二本英文诗集《舞在敖德萨》在2004年出版后受到很大关注,该诗集获得了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的“阿迪生·梅特卡夫奖”及其他多种奖项。

他在接受《阿迪朗达克评论》采访时说:“我之所以选择英语,是因为我的家人或朋友都不懂英语——我所交谈的人都看不懂我写的东西。我自己不懂这种语言。这是一个平行的现实,一种疯狂而美丽的自由。现在仍然是。”

他奇迹般地打破了那个“用非母语写不出好诗”的咒语。当然,他的英语是简单的、稚拙的(只要读过他的英文原文就知道这一点),像是一个有天赋的孩子的“作业”,却恰好和他的“童话风格”相称,和他的精灵般的诗性相称!相对于英美诗人,他的英语当然是简单的,但他用英语所创造的诗歌音乐(这一点在译文中会有所损失),所展现的某种特殊、陌生的美,令英美诗人也不能不惊异。

记得布罗茨基在谈论以英语写散文时曾说:“英语语法至少被证明是比俄语更好的一条逃离国家火葬场烟囱的路线。”布罗茨基在他的散文中做到而未能在诗中尝试的,卡明斯基做到了!

卡明斯基的英语是有魔力和磁性的语言,这一点以上已有所论证。他的“英文行文风格”又是一种直接的、出其不意的风格。他的许多句子看似如随口道来,不假文饰,却令人难忘,如《聋哑剧院之夜》最后所附的《在和平时期》一诗中写到的那个被警察射杀在人行道上的男孩:
 
我们在他张开的嘴里看到
整个国家的
赤裸。
 
场景转换了,这是在美国,但又和那个血腥、暴力的“瓦森卡”小镇恰成对照。

卡明斯基的诗又是某种带着陌异性的语言。对此,卡明斯基自己可以说是非常自觉的。在他编选的《国际生态诗选》序言中,他特意引用了美国诗人罗伯特·克里利的这样一句话:“我们将在语言中沉睡,如果语言不用它的陌生性来唤醒我们的话。”


伊利亚·卡明斯基《聋哑剧院之夜》内文展示

也许,这正是卡明斯基的诗充满魅力的一个秘密所在。他致力于在他的创作中发现语言的陌生性。在这一点上,他又深受策兰的影响。在他的诗中频频可见策兰式的语言实验。他曾与策兰的英译者沃尔德里普合作编选过《向保罗·策兰致敬》,他还撰写过《关于唤醒我们的那种陌异:论母语、父国和保罗·策兰》。

这种对语言的陌生性的爱和自觉追求,不仅给他的诗带来了新鲜元素,也恰好和他特有的诗性感受力、想象力和风格句法结合在了一起,和一种新的诗歌美学结合在了一起。如《聋哑剧院之夜》中这首极其动人的“夏加尔式”的《催眠曲》:
 
小女儿
雨水
 
雪和树枝保护你
粉刷过的墙壁
 
和邻居们的手抱起所有
我的四月的孩子们
 
小小的地球
六磅重
 
我的白发会保持
你的睡眠充足

因而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给卡明斯基的“阿迪生·梅特卡夫奖”的颁奖词这样宣称:“凭借其充满魔力的英文行文风格,卡明斯基的诗歌仿佛是文学领域的夏加尔,它使万有引力定律失效,它将一切色彩重新打乱,然而这一切只会凸显出现实世界的真实。他的想象力是如此具有变革性,总能唤起我们相等的既悲伤又兴奋的尺度。” 

而我们,也要感谢这位给我们带来《聋哑剧院之夜》的,来自乌克兰而用英语创作的优异诗人:他达到了,也向我们展示了何谓“疯狂而美丽的自由”。

深度阅读


文/伊利亚·卡明斯基

阿方索,在雪中

你还活着,我对自己悄声说,因此有些东西在你的倾听里。

有些东西在街上奔跑,跌倒,无法再站起来。
我在跑等等以我的腿和背后的手
我的怀孕的妻子躺在瓦森卡大街上等等我跑
成为一个男人等等只需要这几分钟。


城镇观看(伊利亚·卡明斯基《聋哑剧院之夜》插图)

依然新婚

你步出沐浴而整个国家都安静了——

一滴柠檬蛋的香波,
你闻起来像蜜蜂,

一个短暂的吻,
我几乎不知道你——除了你肩膀上雀斑的飞沫!

是它让我感到颤抖

孤独地
我穿着睡袍站在大地上,

阴茎从中挺出——
一年又一年

朝向你的方向。

当士兵们使楼梯天井窒息

当士兵们踩踏着楼梯时——
我妻子的
涂了指甲油的手指抓挠着

她大腿上的皮肤,而我感到
身体下面的骨头硬了。

它给了我信心。


火柴(伊利亚·卡明斯基《聋哑剧院之夜》插图)

来临

你在中午来临,小女儿,体重只有六磅。素妮亚把你放
在钢琴顶盖上
并弹起一曲无人听过的催眠曲。在婴儿室里,那安静的
咝咝声像火柴一样掉落入水中。

问题

什么是一个孩子?
两场炮击之间的寂静。

镇上的人谈论加莉亚的绿色自行车

加莉亚·阿莫琳斯卡娅妈妈,五十三岁,她的性生活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多。
当她走过阳台时

一个士兵哦站起来,
另一个站起来,
然后是整个营。
我们试着尽量不去看她的乳房——

它们无处不在,
乳头像子弹。

想要抓捕她,
士兵们
参观她的剧院——每天晚上又回到她的剧院。

白天,加莉亚会将空牛奶瓶对准安全检查站:
骑着绿色自行车
她飞过这个国家就像一个
职业送牛奶工,
她的瓶盖上有一圈冰。

加莉亚·阿莫琳斯卡娅,我们国家最幸运的女人!
你的铁自行车撕开明亮的
威士忌国歌
穿过前排的士兵队列进入

日光中。你赤脚踩着
一身短装。

让绷紧的法律松懈。

当加莉亚妈妈首次抗议

她吸着烟头对一个士兵
大吼,
滚回家!自从诺亚成为水手,你还没有亲过你的婆娘!

妈咪加莉亚·阿莫琳斯卡娅夫人,我们会给什么让座呢?
当我们从我们的葬礼上离开
在你旁边,在一辆黄色出租车上,
两个窗子打开,
在邮箱中
留下几条
被捕的面包。

妈咪加莉亚·阿莫琳斯卡娅,
倚着大街上潮湿的墙壁,大喊:
耳聋不是病!是性姿态!

一名年轻士兵在宵禁时分巡查
低语,
加莉亚·阿莫琳斯卡娅,是的,加莉亚·阿莫琳斯卡娅
用中尉自己的巡逻犬的皮带鞭打中尉
而那里有三十二个人在看
(因为有一个面包师
坚持
带着儿子们一起)。

在这样一个夜晚上帝注视着她
但她不是一只麻雀。
在战争时期

她教我们如何开门
走路
通过
这才是学校的真正课程。



吻(伊利亚·卡明斯基《聋哑剧院之夜》插图)

一包洗的衣服

在中央广场,一个军队检查站。在检查站上方,阿方索的尸体仍然悬挂在绳索上,像风中的木偶一样。在检查站后面的屋子里,婴儿阿努什卡哭闹着。

在检查站的前面,两个加莉亚妈咪的木偶演员爬上公园的长椅并开始接吻,双手揪着彼此的头发。士兵们为他们加油并打赌看他们会持续多久。女孩们微笑。别说话当我们接吻时!

看不见的是,加莉亚妈咪带着从中士的晾衣绳上偷来的一包衣服离开了检查站,阿努什卡就藏在亚麻布里。雪从太阳中瓢泼而下。

什么是日子

像中年男子一样,
这五月的日子
步行到监狱。
像年轻人一样他们走向监狱,
长外套
扔在他们的睡衣上。

加莉亚低语,当阿努什卡对她蹭鼻子

在我们的大街上,选举海报展示着一位著名独裁者的
各种发型——
而我,五十三岁
放弃了有个孩子的念头,我——(转向我的邻居大喊,
过来!
过来!
看奇妙的小家伙!


她刚刚在公园的长椅上便便,奇妙的小家伙!
为人父母
花了我们一点体面)

——多谢上帝。

风从市场摊位上卷走了面包,和店主的几声怒骂
风已经在双腿之间有了一辆自行车——

但是,当我挎着洗衣篮子在街上走时,

风很无助,我知道
它渴望触摸到这些小小的童帽和小袜子。


大地(伊利亚·卡明斯基《聋哑剧院之夜》插图)


王家新,中国当代重要的、具有广泛影响的诗人、诗论家及翻译家,1957 年生于湖北,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2006 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有诗集《游动悬崖》《王家新的诗》《未完成的诗》《塔可夫斯基的树》《重写一首旧诗》《未来的记忆》等;诗论随笔集《人与世界的相遇》《以歌的桅杆驶向大地》《诗人与他的时代》《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没有英雄的诗》《为凤凰找寻栖所》《雪的款待》《在一颗名叫哈姆莱特的星下》《在你的晚脸前》《黄昏或黎明的诗人》《翻译的辨认》《教我灵魂歌唱的大师》等;翻译有叶芝、奥登、策兰、茨维塔耶娃、曼德尔施塔姆、阿赫玛托娃、洛尔迦、夏尔及一些欧美当代诗人的作品。其写作被称为“中国当代诗坛的启示录”。

伊利亚·卡明斯基(Ilya Kaminsky,1977—),生于苏联(现乌克兰)敖德萨市一个犹太家庭,祖辈曾遭受镇压和迫害。他四岁时因医生误诊失去大部分听力,十二至十三岁开始发表散文和诗,出版诗集《被保佑的城市》,被视为神童。苏联解体后排犹浪潮掀起,1993年他随全家以难民身份移民美国,定居纽约罗切斯特。1994年开始用英语写诗,2004年出版第二本英文诗集《舞在敖德萨》,受到很大关注。该诗集获得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的梅特卡夫奖以及《前言》杂志的年度最佳诗集奖等奖项。卡明斯基曾获怀廷作家奖、米尔顿中心杰出写作奖、佛罗伦萨·卡恩纪念奖、《诗歌》杂志莱文森奖等。



聋哑剧院之夜作者:[美]伊利亚·卡明斯基 著 王家新 译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时间:2023-07
伊利亚·卡明斯基的作品《聋哑剧院之夜》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出版。这本带有抒情诗剧性质的英文诗集,从自己的“聋”出发,从他所归属的“人民”的沉默和拒绝出发,虚构了一个“瓦森卡”小镇聋哑人木偶剧团和居民们反抗占领的故事。但这不止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甚至也不同于一般的“诗剧”,它就是诗——是带有叙述性的诗,但也是富有最奇绝的想象力的诗,是“冬天里的童话”,最后也是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是折磨人的良心的“刑讯室”,但也是“夏加尔式的”天使蹦跳的楼梯。书中包含出色的饶有意味的插曲,其中有暴力、温柔、欢愉和苦痛,种种混杂成民间剧,使人感受到原型,但又深入揭示了人类的当下。


纯粹赠书


赠书规则

1. 关注微信公众号:纯粹Pura

2. 关注后,选择近期任意一篇推送文章,点击右下角给我们留言,可以说说您对这篇文章的感想、对作者思想的感悟,也可以说说您与纯粹的故事、您读过的纯粹书籍,我们欢迎各位读者能与我们互动交流、思想碰撞。

3. 留言后,请将留言的这条微信文章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转发同时需要配有20字以上的推荐或感想文字。

4. 然后将朋友圈转发截图,发送至纯粹Pura微信公众号后台。(转发“纯粹新书”栏目将有更多机会获得幸运噢)

5. 每周,我们将综合留言和转发质量,抽取1-5位幸运读者,赠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精品图书一册。获奖读者会在下一周的周二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公布。

请获奖读者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你的姓名、电话、收件地址。逾期一月未提交个人联系方式将视为弃权。

为了和读者进行更好地互动和交流,现特将赠阅活动升级!纯粹赠阅和纯粹读书会的赠书活动一道,将以日常性赠阅方式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特将设置时段的局部赠阅活动,调整为长效日常赠书活动,和广大爱书人一起共同营造一个高质量公共阅读空间。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深度阅读,纯粹Pura好书期待大家指正!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独行的缪斯:自传、性别研究及其他

[美] 孙康宜 著


曾任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系主任、著名荣休讲座教授孙康宜先生,将女性独特的社会角色和性别含义引入对文本的解读中,重新阐释了古典文学,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书是一本自传与性别研究及其他的合集。自传部分,除了自述家世和幼年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外,还详细追述了求学、治学经历。性别研究及其他部分,在对明清女性文学的研究中,孙康宜惊喜地发现了男女两性间的互补与合作的独特文化现象,纠正了西方性别理论一味强调“差异观”的偏颇。

长亭与短亭:词学研究及其他

[美] 孙康宜 著


这是孙康宜先生汉学研究论集。收录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内容广涉孙先生的词学研究成果、对中西经典文学及中西文学比较方面的心得和洞见、边缘论题、最新探索的生荒领域,其中对中国古典作家的审美追求、中国古代女性作者的地位问题等,均做了饶有趣味的探讨,从中可以窥见孙康宜先生海外汉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研究成果。

千年家国何处是:从庾信到陈子龙

[美] 孙康宜 著


孙康宜先生对六朝诗的研究是其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成果在本书中得到充分展现。他对六朝诗歌的分析精准到位,赏析兼具,比学术圆润,比散文严谨,属别具一格的古典文论著作。通过对陈子龙与柳如是诗词情缘的关系和明清诗词中诗与面具的互利关系独到的诗词研究,在国内外古典诗词研究中独一无二,令人信服。孙康宜教授深受中西文学的熏陶,所做研究,属集中西方文化大成之作,每每将个人心得与史学价值融会贯通,使读者深受教益。

作女

 张抗抗 著


张抗抗文集包括《作女》《情爱画廊》《隐形伴侣》《北极光》《把灯光调亮》《乌镇的倒影》《牡丹的拒绝》《赤彤丹朱》《何以解忧》《仰望星空》10本。张抗抗的作品情节生动,人物塑造具有个性化特点,语言泼辣净爽,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描写了青年人的思想变化和成长历程。《作女》是张抗抗长篇代表作,通过对卓尔等一群对生活充满激情、特立独行、以自我为中心的“作女”的形象塑造,对一直处于男性中心的社会,提出极具冲击力的挑战和思考。

乌镇的倒影

张抗抗 著


张抗抗文集之一。本书收录了作者从2000-2022年的散文代表作,包括《白色大鸟》《苏醒中的母亲》《西拉沐伦河漂流》《乌镇的倒影》等。作者用优美又富有思辨的语言,在对外部世界与国内南北方的自然景观、人文现象的细腻描述中,抒发了对于人间万象独特的参悟与阐释。她的散文与其小说作品形成“互文”文本,笔致飘逸,淡远雅致,呈现出哲思深邃、意味隽永的艺术特色。

人书俱老:观念与机制

邱振中 著


中央美院教授、书法理论家、书法家邱振中先生阐释唐代书法“人书俱老”最高艺术境界,以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书谱》为基础,结合王羲之等书家名帖,解读个体精神、书法文本和艺术传承的关系。在中国书法界,邱振中是少数既对传统书法有精深把握,又对当代艺术文化有所涉足的艺术家。他对书法的认识和理解,有着融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艺术的广阔视野。本书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书法论著,这是一部充满现代思想和个人观点的书法理论与实践之作。

不在场的人:黑色电影研究

郝建 著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员郝建,以深入浅出见的分析、轻松幽默的文笔对一批黑色电影新老经典《低俗小说》《暗花》《消失的爱人》《唐人街》等做出精深解读。作者的分析视野广阔,将电影文本与文学作品、哲学和美术文本做旁征博引的融汇标本。书中插入大量影片镜头截图,每幅截图都配有电影语言和叙事肌理的艺术分析,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把握到黑色经典作品的此中三昧,堪称骨灰级影迷和电影研究者的读片指南。

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

[斯] 斯拉沃热·齐泽克 著    唐健 译


《面具与真相:拉康的七堂课》系法国作家、哲学家拉康的得意门生——斯洛文尼亚作家、哲学家齐泽克的拉康研究专著。作者以“小对形”及真实理论作为全书中轴,以电影、故事或政治事件等作为案例,有条不紊地向读者展示了拉康理论的基本构图。这是一本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能够深入大众文化的介绍拉康理论的“教科书”。

边缘之书

[法] 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


纯粹译丛“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重磅完美收官之作:被列入西方正典、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蒙•雅贝斯《边缘之书》中文版首次面世,文笔洋溢浓郁的诗意,闪耀一个哲学家的深邃思考。埃德蒙·雅贝斯是法国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犹太人。“二战”后法国最著名的文学人物之一,对德里达、布朗肖、布努尔等法国思想家产生过深刻影响。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展示其作品的四位法语作家之一(另三位是萨特、加缪和列维-斯特劳斯)。1987年获法国国家诗歌大奖等。

世界的重量

[葡] 努诺·朱迪斯 著    姚风 译


世界著名诗人努诺•朱迪斯,根植于深远文化背景和谱系,不仅擅长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捕捉诗性的零光片羽,更长以智性的目光审视和思索人类生活的境况。2022年度“1573国际诗歌奖”获奖作品。诗人既有浪漫主义情怀,也惯于穿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边界,记忆、时间、语言、历史、自然、爱情、宗教、死亡、童年、艺术等,诗歌和散文两种语言风格互为交织,弱化抒情和叙事之间的边界,让文本获得更为自由的生长空间,形成一种宽广的互文性语境。

慎重:庞德——父亲和师长

[意] 玛丽·德·拉赫维尔茨 著   [英] 凯岚 译


这是一本珍贵的心灵之书、精神之书、情感之书。透过庞德女儿的挚爱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沛的庞德。同时,也是一部穿越历史和岁月的心灵与生命之书。玛丽·拉赫维尔茨是现代诗歌巨匠埃兹拉•庞德的女儿。她在书中,用优雅、独特和动人的散文笔法,记述了从童年开始和养父母一起在大自然环境中长大,以及后来与庞德和生母一起生活的经历,也讲述了战后庞德在美国精神病院被监禁13年的艰难痛苦。



纯粹好书


孙康宜作品系列·千年家国何处是 长亭与短亭 独行的缪斯丨齐泽克·面具与真相福克纳·野棕榈丨顾彬·房间里的男人埃德蒙·雅贝斯  问题之书 相似之书 界限之书 边缘之书 门槛·沙朱迪斯·世界的重量慎重:庞德——父亲与师长梵澄译丛 吉檀迦利弗·克·阿尔谢尼耶夫·在乌苏里的莽林中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 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西蒙娜·韦伊 比克瑙集中营的黎明扬之水·定名与相知 博物馆参观记二编王鼎钧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 爱情意识流杨先让·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文集 徐悲鸿汉声·松阳传家刘醒龙·天行者 秋风醉了 寂寞歌唱 凤凰琴张炜·铁与绸 不践约书李浩·自我、镜子与图书馆 乡村诗人札记苏炜·听大雪落满耶鲁张宗子·时光的忧伤秀陶·树的轮回高翔  旅克·理查德 为什么长江如此迷人丁雨·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胡弦·风的嘴唇中国诗歌协会·时间之外的马车萧耳·流光记  中产阶级看月亮 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王树村·戏出年画吉狄马加·火焰上的辩词李季·顺天游张钧·张爱玲十五讲 张爱玲传江子·回乡记 去林芝看桃花 青花帝国黄梵·意象的帝国黑陶·江南三书” 中国册页 夜晚灼烫 百千万亿册书 张清华·海德堡笔记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彭程作品系列计文君· 曹雪芹的遗产 曹雪芹的疆域 化城喻 问津变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樊国宾·仁慈江湖|冯秋子·未曾消失的苇岸 时间的颜色儿童粮仓”系列丨半夏· 悬铃木咖啡馆 与虫在野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张锐锋·卡夫卡谜题于赓哲·唐开国朱夏妮·新来的人新九叶集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聂晓华·生别离夏维东·上古迷思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荆歌·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庞培·碗和钵赵波·云上 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 END ●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纯粹Pura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